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江西省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分析及建议-雷速体育旧版

日期:2021-09-26        来源:《科技中国》2021年第九期pp.68-73

字体:【 】

  文/冯雪娇 衡超 王俊姝 邹慧(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本文基于科技创新视角,重点研究了江西省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契机以及发展困境,梳理总结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科技创新发展经验,并提出“聚焦创新资源要素,实施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培育科技创新战略支撑力量”“全方位赋能,探索数字化转型‘江西模式’”等三方面的政策建议,为江西省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长江经济带是指由沿长江上中下游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9省2市组成的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人口超过全国总量40%、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是我国战略支撑力最强的流域经济带之一。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召开了3次座谈会、开展了2次实地调研,始终强调要勇于创新,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江西作为长江中下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点,切实增强创新驱动力,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从科技创新角度,重点研究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要求以及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困境,提出了江西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要求及江西深度融入的机遇

  (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要求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自2016年印发以来,以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等四大战略定位,引导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高质量发展。面对新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衍生新要求,具体为:一是要生态优先、开放提升。以全面绿色转型为主线,系统推进环境治理保护、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加快培育更多内陆开放高地,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二是要勇于创新、激发活力。聚焦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创新,加紧布局、加快突破,全力攻克核心技术,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强化全产业链人才培育,建立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实验室建设,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三是要突出特色、差异发展。引导企业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参与跨区域合作,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共同推进补链、延链、强链,提升产业层次。

  (二)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江西机遇

  近年来,江西着力构建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面对长江经济带新发展阶段,江西补齐内陆开放“短板”、打造高质量发展“跳板”正处于新的机遇窗口期。一是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战略机遇。继宁夏、贵州之后,2020年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获批建设。江西作为内陆双向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区位优势明显。江西地处我国东中西梯度发展的过渡带和南北结合部,与浙江、福建和广东这三个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省份相邻,是内陆省份中开放的前沿。二是打造环鄱阳湖城市群增长极的战略机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环鄱阳湖城市群是中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引领江西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三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战略机遇。2016年6月,江西与福建、贵州一同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将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央部署。四是塑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战略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提出“十四五”时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密集规划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划,不少省市将数字经济的发展作为区域“十四五”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尤其是,江西将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工程”,紧扣“换道超车”新机遇,提出“全力以赴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二、江西省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困境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等多重战略背景下,江西面临着新的机遇,但在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创新驱动动力不足

  创新平台载体量质缺乏。创新平台及其载体是新兴产业加速集聚、加快发展的助推器。江西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与贵州同排列长江经济带最后一位;江西有孵化器62个,也仅高于云南和贵州。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方面,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滞后于周边省份。目前,国家已批准立项、在建、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有50余项,但是江西省尚未有正式立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预研项目库的储备上也显得相对单薄。同时,在战略谋篇布局上,跨区域支撑项目比较薄弱。近年来江西已经出台《江西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和《江西省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工作方案》,但总体而言规划对自身建设有较多安排,而涉及区域协调的安排相对较少。

  (二)绿色协同发展活力不够

  绿色创新型企业不强。2019年,江西省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416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5066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但数量在中部地区排名靠后,不到江苏、浙江的1/3。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7.9%,规上企业r&d人员仅占全省r&d人员总数的4%。稀土、钨、中医药、航空等特色产业的大部分产品处于产业链的前端、价值链的低端,缺乏具有龙头带动能力与强大溢出效应的领军型企业。其次,数字经济赋能产业不够。2019年,长江经济带服务业占gdp比重接近54%,江西为47.5%,是长江经济带省市中唯一低于50%的省份。2020年,江西省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至48.1%,仍低于全国平均值54.5%。

  (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不畅

  江西省人才引育政策与上海、浙江等发达省市有一定的差距。如,对人才吸引力不足,引人、留人难,且在吸引创新要素方面做出的创新举措并未药到病除。调研发现,江西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落地难,科研人员收入与劳动付出不完全匹配;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的绩效工资和收入水平普遍低于同层次行政机构人员;科学的分类评价机制尚未建立,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省会城市辐射力不够

  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正在从行政区向都市区转变,这对中心城市的首位度要求较高。首位度是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的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即用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的计算方法。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包括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大南昌都市圈,分别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三个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分别是209.54%、151.20%、70.07%。参考首位度计算方式,三个中心城市经济方面的集中程度以及占全省比重分别是339%、35%,303%、29%,157%、22%。南昌的首位度、经济集中程度和占全省比重都远低于武汉和长沙。另外在绝对值方面,南昌2020年gdp为5745.51亿元,自2017年突破5000亿元后,连续四年还未突破6000亿元。而同处中部的省会长沙早在2017年,其gdp就超万亿元,2020年gdp为12142.52亿元;湖北2020年全省的gdp总量为4.3万亿元,而省会武汉的gdp高达1.6万亿元。

  三、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科技创新经验总结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以来,“腾笼换鸟”“破旧立新”已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发展共识。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累计“搬改关转”化工企业8000多家。与此同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大幅增长,占全国比重超过50%。江西省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寻求高质量发展,重在学习借鉴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创新举措,探索解决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一)重视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支撑长江经济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创新能力不足、项目攻关难,是部分城市难以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发布科技联合攻关项目,充分体现了“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的一体化要求。专项总计支持项目约140项,上海市科委总投入约1.2亿元。此外,2019年江苏支持企业跨省域联合长三角区域高校院所共同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2项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项,省拨资金1.2亿元。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领域项目的实施有效带动各地行政区域职能单位联动,共同实施项目,高效整合长三角区域内科技创新资源,在专业领域形成合力。其次,长三角区域推进重大创新平台一体化建设,提升长江经济带整体创新能力。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推动合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完善长三角实验室体系,沪苏浙皖共同推进国家“未来网络实验设施”、量子通信“京沪干线”“高效低碳燃料气轮机实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西湖实验室、湖畔实验室、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首批浙江省实验室。

  (二)重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产业体系

  江西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问题就是“产业链靠前、价值链低端”。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支持绿色技术创新。2019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的产业数字化获得较快发展,江苏、浙江的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均超过2万亿元。其次,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新动能,抓住了数字经济,便抓住了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钥匙。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湖北、四川、安徽、湖南的数字经济增加值都超过1万亿元,上海的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50%。湖北省政府出资400亿元设立的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募集社会资本形成规模2000亿元的母基金,最终形成1万亿元资金规模,打造“芯屏端网”产业生态,推进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重视体制机制创新,助力长江经济带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创新要素的互联互通将有效提升创新平台载体质量,解决创新动力不足问题。长三角地区以“创新券”政策为契机,探索科技创新券的跨区域通认通用机制。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会同有关部门推动示范区海外人才同城化服务和专业技术人才资格和继续教育学时互认等,突出“跨域、互认和共享”。g60创新走廊试点财政科研经费跨域流动、产业基金共筹互投。其次,打破区域壁垒建设“人才飞地”。“人才飞地”是破解相对落后区域引才困局的良方。在杭州未来科技城的浙江人才大厦,飞地聚才。入驻高科技创新型人才企业、省内各市引进建设企业研发总部、创新中心等。宁波建立浙江创新中心,向浙江全省各地市开放,实行飞地管理体制。入驻中心的企业无需更改注册地址,不仅可以继续享受原属地的政策,还能享受《关于宁波市服务全省人才发展的意见(试行)》的政策优惠和各项便利。

  (四)重视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资源共享

  资源分散管理、要素重复购置、利用率低、共享水平不高等问题制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此,长三角“三省一市”率先打破区域界限,促进资源共享,于2018年启动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平台以“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以纳入国家科技创新资源区域网络节点为目标,集聚长三角区域各类优质科技资源,打造包括“科学仪器共用”“科技文献服务”“技术转移交易系统”等8个子系统的“1 8”的框架体系。截至2019年末,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上大型科学仪器总数为31,169台,仪器总价值327.07亿元,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率为90.3%。

  四、以科技创新推动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聚焦创新资源要素,实施科技创新重大行动

  一是跨区域绿色技术联合攻关行动。聚焦有色金属、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中医药、新材料等江西省重点产业需求和生态修复、水安全、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领域重大急需绿色关键技术突破,学习借鉴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项目机制,积极推动与湖北、湖南、安徽等省份设立跨区域联合攻关项目,开展跨区域联合攻关,互联互通创新要素、联合组织技术攻关、交换共享信息资源,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常态化开展“国家级大院大所产业技术进江西”活动,吸引更多大院大所技术成果在江西落地转化、更多的创新人才集聚江西。

  二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建议在上海、浙江、江苏等长江经济带发达省市建立“人才飞地创新港”,将传统的“本地筑巢”模式转变为“邻凤筑巢”,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运营,政府出台政策给予支持,但不参与管理,也不干预运营商的经营活动,积极吸纳江西企业设立创新中心等平台,入驻企业继续享受江西原属地的政策。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其他省市人才库,绘制产业人才地图,加大对产业紧缺高端人才的奖补力度。把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纳入科技重大专项评审、验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审,科研基地建设和科技奖励等综合绩效评估之中。

  (二)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培育科技创新战略支撑力量

  一是国家实验室筹建行动。启动建设江西省鄱阳湖实验室,学习借鉴河南黄河实验室建设经验,聚焦长江流域污染治理,以南昌为核心主建,联合九江、景德镇、上饶、抚州、鹰潭等环鄱阳湖城市群地市,整合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和省内外龙头企业,建设江西省鄱阳湖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建立新型实验室运行机制,确保实验室在研究方向选择、科研立项、技术路线调整、人才引进培养、科研成果处置和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自主设立的科技项目视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自主培养或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双千人才”配额。

  二是创新平台提质增效整合行动。围绕江西省发展总体目标和科技发展目标,聚焦科学前沿发展以及产业创新发展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科技创新基地功能定位,对现有省级基地平台进行分类梳理,重新定位,归并整合,着力构建以实验室、技术创新平台、基础条件平台为框架的省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体系。对现有国家级平台实行稳定支持,推动国家级平台的自立自强。按照“优化布局、重点建设、分级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对现有的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验收、评估,优化调整、提质培优。

  (三)全方位赋能,探索数字化转型“江西模式”

  一是传统产业绿色转型行动。聚焦优势产业,推动升级版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引进、培育全国领先的雷速体育旧版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低成本、模块化的设备和系统部署应用。推行“上云用数赋智”,促进企业生产管理关键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依托数字技术发展服务型制造,培育柔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模式。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智慧灌溉、智慧种业、智慧渔业、智慧畜牧、智慧农机示范工程,创新发展定制农业、共享农业、云农场等新模式,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做大“赣农宝”等涉农电商平台。

  二是新兴产业前瞻布局行动。坚持差异化发展,规划发展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航空产业、中医药、时尚轻纺、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一批前景广阔、导向性和带动性均较强的新兴产业,并逐步把它们培育发展成长江经济带和我国中部地区的区域性龙头产业。以江西为核心,联合贵州、云南、四川、湖北,打造世界级中医药产业集群。贯彻落实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前瞻布局现代生产制造(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电商零售、金融业务、线上展览)和生活性服务业(在线医疗、无接触配送、新型移动出行、远程办公)等新兴产业,壮大新兴消费,打造经济新场景、新动能,进一步消除智能交互技术跨界融合创新的障碍。

  本文受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项目“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经济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zly202045)和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建设项目(项目编号:ckcest-2021-2-2)资助。

联系雷速体育旧版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