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张旭:科技政策研究要建立系统观念-雷速体育旧版

日期:2022-09-23        来源:中国科技论坛,2022年第7期 

字体:【 】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 是中国共产党的基础性理论和方法。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改革开放是个系统工程, 必须坚持全面改革, 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中共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及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就科技而言, 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科技工作站到新的起点上, 科技改革和发展也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的问题错综复杂, 各个主体相互影响, 各方利益相互博弈, 各项政策彼此关联, 需要平衡、取舍和协调, 否则政策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甚至南辕北辙。例如: 加强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是重要的政策导向, 但如果激励过度, 是否会影响基础研究人员甘坐冷板凳的心态, 从而导致更加缺乏高质量科技成果作为转化的源头活水? 再比如, 各地纷纷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强化对于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 服务企业技术创新, 但如果支持政策过于倾斜, 是否会造成企业顶尖科技人才流失, 反而降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从税收政策来说, 进口科研设备免税是支持科研活动的重要政策, 但这是否也会让科研单位缺乏使用国产科研设备仪器的动力, 从而让关键科研设备难以自主可控? 政策该如何取舍? 选择什么样的“度”, 就需要建立系统观念, 从大局出发, 在得失之间进行仔细权衡。古人说, 不谋全局者, 不可谋一域; 俗语说, 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 这些道理也大抵如此。
      在科技政策研究中建立系统观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追求整体最优, 而不是局部最优。邓小平同志曾指出: “要提倡顾全大局, 有些事从局部可行, 从大局不可行; 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 从大局看可行。”在科技政策研究中, 就要把各种可能的变量考虑周全, 尽可能收集各方意见, 从科技工作的总体出发, 找出局部的答案。二是把握变化, 不能刻舟求剑。一项政策之前可能非常有效, 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模式的变化, 政策的重点也应该转移。比如长期以来我国科技计划更多依靠高校院所, 但目前企业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就要研究如何以企业为中心配置科技资源。三是从问题出发, 把握底层规律。各种问题是研究的出发点, 但不能局限于问题这个“表象”, 而要在研究“学理” 上下功夫, 摸清本质规律。比如, 人才成长规律告诉我们, 对处于创造力最旺盛时点的人才给予更多支持, 可能是系统最优。企业竞争和成长规律告诉我们, 制定普适性的政策, 让市场选择赢家, 可能是系统最优。四是用好规划工具, 做好统筹协调。规划是各方利益调和的重要手段, 规划的编制过程, 也是统筹协调、统一思想的过程, 是系统最优方案的求解过程。

      有时系统过于复杂, 要考虑的因素过多, 难以求解, 无所适从。这时就要回到科技的本来目的, 回到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上去寻找答案, 它能够帮助我们穿破迷雾, 给系统最优方案的求解带来更清晰的方向。


(作者:张旭,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院长,研究员)

联系雷速体育旧版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网站地图